近年来都市化及土地开发对萤火虫的栖地及生态都造成相当大的冲击;久而久之,萤火虫的数量因而逐渐下降,而造成萤火虫逐渐消失的原因不外乎下列因素:
1.栖地遭到破坏 栖地环境的稳定是萤火虫赖以生存的根本。人类大量开发土地,改变或破坏原本萤火虫所栖息的环境,使得萤火虫的族群大大的减少。
大量的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原本应有的面貌,也让包括萤火虫在内的许的许多生物失去了他们的家园
2.人工光源带来的冲击 人类使用自然的资源,随之而来所建立的城镇或是社区不免需要照明,这对于用发光来求偶的夜行性萤火虫,形成严重的干扰;光不但影响了幼虫活动,也干扰成虫的求偶行为。所以只要有亮光的地方,萤火虫会逐渐杳然无踪。
人类居住的地方普设路灯,让黑夜如同白昼般明亮,于是依靠发光来找寻配偶的萤火虫们因为彼此找不到对方而渐渐绝迹。
3.河流、沟渠水泥化所引起的危机 对水栖的萤火虫而言,河道及沟渠的土堤是它们化蛹场所和雌虫产卵的地方。水泥化的河岸并不适宜幼虫化蛹及成虫产卵;所以在这种设施下,萤火虫的族群自然就逐渐地减少了。此外,水泥化后,河岸两边的植被、河水中的微小环境,也都产生很大的改变,这也影响萤火虫的幼虫活动和螺贝类的生存。
泥化的沟渠、河道便于人们施工和管理,但却不适合萤火虫居住、繁殖。
4.农药的使用 各种杀虫剂、除草剂会直接对萤火虫产生毒害,更会间接影响其猎物的数量;所以只要经常使用农药的地方,萤火虫便不再出现了。
5.水污染引起环境劣化 家庭废水、工业废水及农业废水直接污染水源,危害栖息其中的水生萤火虫幼虫及其所赖以维生的螺类和水生昆虫,因此在水污染区往往看不到萤火虫。
6.外来种之引入 水栖萤火虫之食物以螺贝类为主;福寿螺又名大平螺、苹果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繁殖率高、扩散蔓延快,被视为“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1970年代,福寿螺因人为非法引入台湾,并成为有害动物,1981年被引入我国大陆后,各地先后引种饲养,由于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在一些地区迅速扩散蔓延,破坏生态平衡,是水稻生育初期的主要害虫,被环境保护部列为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 此螺对水生螺贝类造成食物和空间之竞争,并且对本土螺贝类之生存有不利之影响。另外,外来种食虫性鱼类,可能会对原栖息河流、塘沼中之小动物,包括萤火虫和它们的猎物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